【视点】两年建设,中职示范校迎大考
发布时间:2013-09-26 17:30:25     来源:校办公室     浏览次数:

 

【视点】两年建设,中职示范校迎大考

提升质量、强化内涵、改革发展、创新示范

两年建设,中职示范校迎大考

       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决定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2010年立项建设276所,2011年立项建设371所,2012年立项建设353所,累计建设示范校1000所。

  今年9月份以来,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开始接受省级验收和国家复核。经过两年建设,示范校建设成效如何?是否发挥出了提升质量、强化内涵、改革发展、创新示范的作用?相信这次“大考”,不仅是对首批示范校的指导和规范,对于第二批、第三批示范校来说,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厘清建设思路的学习机会。

  

改革办学方式——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

  示范校示范什么?首要的是改革办学方式,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改革办学方式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支持,吸引社会参与,以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政府主导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提。只有在政府主导下,才可能实施职业教育助学政策,全国范围内每生每年1500元的助学经费让广大的农村孩子和城市困难家庭的学生都能到中等职业学校上学,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只有在政府主导下,才可能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减免学费政策,如贵州省实行中等职业教育3年免费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补贴学校;只有在政府主导下,才可能有效破解校企合作难题,给予企业更多的税收政策、用工政策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帮助地方政府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地方经济,抓经济建设就一定要抓职业教育。

  企业支持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支撑。企业的资金支持、先进设备的支持、现代技术的支持、实践实训条件的支持等都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企业的支持,才能有利于企业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里即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缩短到岗后的磨合期;只有企业的支持,才能有利于工业文化进校园,让学生感受到工业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早地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只有企业的支持,才能有利于产业文化进教育,让现代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适应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企业支持职业学校办学,是把企业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文化融到职业教育中的最好途径。

  社会参与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财政分配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资金是有限的,职业学校尤其是示范校要积极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引导社会富余或闲散资金流动到职业学校的办学中来,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模式,努力探索在部分专业实施人才联合培养的股份制试点。近年来民办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表明社会力量的雄厚和民间资本的富足,这些都是示范校建设中潜在的支持力量,示范校需要认真设计、科学规划,以办学特色吸引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到办学中来,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深化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校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做中教、做中学,努力创新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推进工学结合,将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理论学习对接,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来,是为了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必须”和“够用”,“学”为“工”服务,“学”是“工”的前提和基础;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为职业岗位上的技术工人后,具有解决工序流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深化工学结合,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实训车间的同时,积极开展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大生产的环境中体验“工”与“学”结合的直观性、直觉性和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校企合作是保证工学结合得以实现的有效形式。校企合作作为政府主导推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实践提供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引企入校,学生在校即可实现到企业的实训实践活动。示范校只有做好校企合作工作,才能不断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服务。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基本形式。顶岗实习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实训形式。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专业与岗位对接,让学生在一年的顶岗实习活动中真正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要求,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校在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之前,需要做好详细的计划,包括实习目的、内容、时间、岗位、要求以及成绩评定,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方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示范校应创新顶岗实习形式,结合学校和顶岗企业的情况,探索分期、多段、多岗等实习形式,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和效果。

 

丰富教学范式——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教学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学范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从理论主导型向理实一体化方向发展。项目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教学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范式被广泛地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来。

  项目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典型范式。项目教学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若干个项目教学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处理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他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等职业能力。总体而言,不少示范校对项目教学的含义了解不透,有的只是把以前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称之为一个项目教学内容,将与之对应的教学称为项目教学,简单、机械地套用项目教学的概念。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要认真领会项目教学的本真含义,让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范式。技能的练习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并且要有正确的方法,通常要经过讲解、动作示范、动作纠正三个阶段。实践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扩大学生职业知识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等方面,都起着很大作用。实践教学中工序流程的观察与参与、实践活动的安排与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实践方法的探索与改进,都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示范校在实践教学中,要紧密跟踪行业、企业的技术变化,把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仿真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范式。仿真教学具有安全性、交互性和成绩自评等功能,同时可以大量节约成本,能较好地弥补实践、实训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践、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仿真教学环境。

 

完善评价形式——师生评价、过程评价、社会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等都需要通过评价得到检验和反馈。示范校建设要引入多元评价形式,在传统的师生评价基础上引入过程评价和社会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示范校建设要重视师生评价。师生评价通常针对学校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晋级、嘉奖、处分或解聘等的依据。师生评价在所有类型的学校教学中都被广泛应用,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因此,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这一基本手段当然也需要科学地应用,要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发挥出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能动地教育学生的能力。

  示范校建设要加强过程评价。过程评价通常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量和评定。职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度最高的一种教育类型,学习期间要经历若干个实训、实习环节,往往需要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地以小检测来巩固、强化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很多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都引入了过程性评价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操作方法、操作要领作出评判。

  示范校建设要引入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往往是结果性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是针对学校毕业生在岗位上的使用情况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而学生家长的评价通常是针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作为第三方评价,更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社会评价侧重在就业和就业质量上,示范校在建设中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评价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创新教育内容——道德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开发

  示范校要加强教育内容的创新,探索学生道德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探索专业建设如何紧扣产业发展的需要,探索如何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教材。

  道德培养是育人的根本。示范校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要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道德品质;要与文化教育结合,传承传统美德;要与社会实践结合,培养社会公德;要与技能教育结合,夯实职业道德。

  专业建设是联系产业发展的桥梁。示范校在专业建设中,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形成科学合理、质量保证、与时俱进的专业和专业群。鲁昕副部长提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实现“动”、“走”、“转”、“变”,要靠专业建设,只有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只有培养的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示范校建设才是成功的。

  教材开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证。什么样的教材是示范校建设需要的教材,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开发的教材,这是所有示范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教材要反映职业教育的性质,体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及行业的要求。示范校在教材开发过程中,要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征求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生的意见,在内容、结构、编排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创新教育内容,首先要从创新教材开发的思路、模式入手,创新教材内容,做到理实一体,学用兼顾。

  

加强队伍建设——师德建设、能力提升、专兼结合

  队伍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师德、师风是立德树人的前提。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也要有一支运行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保证示范校建设工作执行到位。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这两支示范校建设的中坚力量,都需要加强师德建设。没有良好的师德,出不了管理效能,产不了教学成果。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提升能力、专业发展,是示范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诉求。示范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提升教师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在任务建设期间,很多示范校都提出要培养出若干名“双师型”教师,培养出若干名专业带头人的师资建设目标,但如何提升、如何建设也是很多示范校需要认真策划的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以能力为重,要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专兼结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结构。职业教育是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是工学结合的教育,也是校企合作形态下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示范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构建个体“双师”和结构“双师”的教师队伍。专任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兼职教师要从企业中聘请一批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示范校在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时,要依靠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加强与企业合作。

 

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示范校建设更多的是内涵建设,示范校应抓住机遇,大胆创新,推动学校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提升科学管理能力。

  完善制度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要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明确每个人、每个岗位的职责,实施目标管理;要以提高效能为目的,激发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责任心;要以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为前提,体现出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效果。示范校的制度既要规范,更要完善,示范校有带头完善之责,要做好示范引领工作。

  健全机制是示范校建设的基本条件。健全的管理机制、流畅的沟通机制、高效的协调机制、及时的服务机制、全面的保障机制等都是示范建设所需要达到的。有的示范校在验收过程中接受专家组询问时,出现专业负责人既不清楚示范申报,也不清楚建设过程的情况,这是示范校建设中不应出现的情况。示范建设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每一个管理干部、每一个老师都是示范校建设中的重要一员,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把学校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示范校。

  科学管理是示范校建设的长期动力。示范校建设重在内涵建设,内涵建设离不开科学管理。示范校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需要在科学管理下科学推进,稳步进行。示范校作为内涵建设的示范,今后还应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职业教育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可复制、可示范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科学管理不因示范校建设期结束而结束,它是一个学校能够健康发展、创新发展的长期动力。(李梦卿作者系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校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十里铺高家咀特1号  邮编:430051  电话:027-84660099  传真:027-51470202
技术支持:尚网互联    鄂ICP备2022019858号-1  版权所有: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27-84660099

微信公众账号